主要完成单位: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
埃夫特重载SCARA系列机器人:重塑智能制造的重载精密标杆
作为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(股票代码:688165)的核心创新成果,SCARA系列机器人以20kg-65kg全谱系负载覆盖、极致性能突破与深度场景适配,重新定义了重载精密作业的技术边界,成为机械工业与具身智能领域的领航者。
技术架构:正向设计构建核心壁垒
该系列以平台化正向设计为基石,突破传统SCARA在重载场景下的刚性瓶颈。通过丝杆直径升级至φ32mm,强度提升100%,配合辅助杆增强结构,抗过载能力达200%,实现65kg行业最大负载的同时,保持128kg轻量化本体(自重比1.96)。创新内置走线方案集成9针+15针信号接口与多规格气管,减少线缆弯折损耗,使管线寿命延长3倍,部署效率提升40%。
关节采用特殊密封技术,彻底解决油脂泄漏行业痛点,配合模态与刚性提升50%的本体结构,实现±0.025mm的重复定位精度(J1+J2轴),0.371s的最短循环节拍,较同类产品快15%以上。软伺服算法的引入,使碰撞时力矩降低62%,兼顾高速作业与安全防护,IP54防护与洁净版选配更拓展了在严苛环境的适用性。
性能标杆:全维度超越竞品
在与爱普生、雅马哈、埃斯顿等国内外品牌的对比中,该系列展现绝对优势:ESR65-1200Z40以65kg负载超越竞品最高值10%,0.52s循环时间较同类快35%;ESR20-1000Z42的J3轴速度达1800mm/s,远超竞品的1400mm/s,配合时间最优算法,在PCB板搬运等场景中节拍优势显著。
可靠性经231天加速测试验证,三台样机累计运行41344.12小时,MTBF等效时长行业领先,连续运行后精度误差小于0.0045mm,印证了其在高负荷生产中的稳定表现。
具身智能:深度融合感知与控制
系列搭载平台化控制系统,兼容TCP/IP、Profinet等8种通讯协议,支持基恩士、海康等主流2D/3D相机集成,通过SDK接口实现灵活二次开发。示教器与虚拟编程工具结合,适配不同操作习惯,配合16DI/16DO标配I/O(最高64DI/64DO选配),实现与产线的无缝协同。
在锂电电芯搬运中,机器人通过视觉定位一次抓取双电芯,中空丝杆内置走线满足56kg负载下的高速运动。汽车零部件焊接场景中,精准输出200N焊接力与250N锁付压力,体现感知-决策-执行的具身智能闭环。
产业价值:赋能多领域升级
目前,该系列已广泛应用于3C、锂电、光伏、汽车电子等行业。PCB板搬运中应对1.75kg·m大惯量负载,电芯转运中实现大范围全速运动,锁螺丝工序中保证微米级定位精度。其高刚性、高速度、高负载的组合,为生产线提效30%以上,推动智能制造从"轻量精密"向"重载精密"跨越,成为领航奖实至名归的技术标杆。
推广应用
埃夫特重载SCARA系列机器人已在多领域实现成熟应用,成为智能制造关键装备。
在PCB行业,ESR20-1000Z42与ESR30-1000Z42承担PCB板及塑盘搬运,应对多品类抓取需求,覆盖0.88-1.75kg·m惯量范围,凭借多组合负载能力与高刚性设计,保障高速搬运中精度稳定,适配不同尺寸工件(如755*630mm PCB板、724mm塑盘)。
汽车零部件领域,ESR20-1000Z42胜任锁螺丝及超声波焊接工序,可输出200N焊接力与250N锁付压力,配合关节高刚性与精准力控,满足装配工艺严苛要求,提升工序稳定性。
锂电行业是核心应用场景,ESR50-1200Z40与ESR65-1200Z40专注电芯搬运,支持一次抓取多电芯,应对56kg大负载及大范围全速运动需求。其φ32mm丝杆+辅助杆设计增强刚性,抗过载能力提升200%;中空丝杆(内径φ23)内置走线,解决抓手气管与IO线布置难题,大幅降低维护成本,适配高速生产节奏。
重载SCARA系列机型以高适配性覆盖3C、光伏、半导体等行业,凭借节拍快、精度高、运行稳的特性,成为多领域生产线升级的优选装备。
埃夫特重载SCARA系列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,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在新能源、3C等关键领域,其推动生产线自动化率从68%提升至85%,替代大量重复性、高强度作业,减少人工接触精密部件或危险工序的频率,使生产事故率降低60%以上,显著改善产业工人劳动环境。
作为国产自主可控的工业机器人,该系列打破海外品牌在重载精密机器人领域的垄断,推动核心技术国产化率提升至99%,助力我国制造业摆脱对外依赖,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。其高效节能设计使单条产线能耗降低15%,配合24小时连续稳定运行能力,在锂电、光伏等绿色能源产业中,间接支撑了新能源产品产能提升,为“双碳”目标实现提供设备保障。
同时,机器人的普及催生了设备运维、系统集成等新型岗位,推动劳动力结构向高技术含量领域转型,相关产业技术工人收入平均增长20%。目前,该系列已服务超20家制造企业,带动上下游产业新增就业岗位超100个,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就业优化的重要纽带。